<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民和县】演绎乡村振兴“冬忙图”
        来源:    时间:2022年12月21日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日报记者 郝志臻 张璐 报道

        “夏秋忙两季,天冷闲半年。”往年到了冬季农闲时节,农民都开始了冬歇,而今却是大不相同。走进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多个乡镇,无论是塑料大棚里忙碌的夫妇、还是温棚里认真查看蘑菇长势的村民,或是养鸡场里的工人……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跃的农事让这个冬日变得更加温暖,在青藏高原演绎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冬忙图”。

        小草莓迎来产业“旺季”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隆冬时节,在马场垣乡金星村的草莓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马金鹰正在给棚里的农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又是一季草莓红。走进草莓大棚,一颗颗粒大饱满的草莓在绿叶中若隐若现,让人垂涎欲滴,阵阵沁人心脾的草莓清香更是让人不由得想尝一尝。

        草莓对种植技术要求很高,土质、施肥、温湿度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据该草莓大棚的负责人马晓花介绍,这些年,她家的草莓园严格按照有机种植标准,种植的草莓味道香浓、个头饱满,口感和品质都属上乘。

        “我们家一共有四个棚,其中两个棚都种了草莓,有‘奶油’草莓和‘红颜’草莓两个品种,属于早熟品种,吃起来也很香甜。”马晓花说,她们家的大棚里底肥用的全部是有机肥,加上土壤肥沃,种出来的草莓格外好吃。

        金星村温室大棚的草莓通常是9月开始种植,12月初陆续成熟,到12月下旬会进入第一季的盛产期。马晓花告诉记者,现在草莓管理要注意两点,一是劈老叶,要去除多余的、有害的、老化的叶片。再一个就是疏花疏果作业,一苗留三到四个果,能够保障果的个头和质量,第二茬不受影响。目前虽然草莓成熟数量较少,但因为上市早,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书记在草莓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听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对以后的生活生产更加有信心了,今后在草莓种植上我们要向生态、绿色、有机发展,争取把小草莓做成大产业。”马晓花说,目前大棚的收益主要来自采摘,价格为每斤50元。剩下的草莓会以每斤30元的价格批发给水果市场。去年一个棚的收益是3万元左右,今年预计效益会更好。

        马金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200多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草莓、人参果和上海青等蔬果。随着上市季的到来,这两日的金星村开启了“农业+旅游”的销售模式,开展生态采摘游,采摘季从11月中旬将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中旬,也就是说,眼下才是金星村的产业旺季。

        “今后我将带领我们金星村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培育更多适合本地种植的有机水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马金鹰说。

        小鸡蛋“孵化”富民强村产业

        1212日下午,新民乡下山村村民刘秀兰正忙着拾取蛋架上的新鲜鸡蛋,并对鸡蛋进行装盘打包,准备送出外销。

        自从有了蛋鸡养殖场,像刘秀兰一样靠养殖场增收的村民越来越多。放到以前,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是她们想都不敢想的。

        下山村迁出地位于乡政府以南约5公里处干旱山梁上,全村有184589人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干旱山区。2017年底,借助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民和县投资3200万元对下山村实施整村易地搬迁,并实现整村脱贫,迈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同时,下山村被列为民和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试点村和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委组织部重点打造的党建示范点。

        2021年,在1270万元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下山村启动实施全县首家5万羽蛋鸡标准化养殖场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202110月启动建设,建成236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400平方米的蛋库、750平方米的有机肥加工车间,投资310万元购进四层层叠式挎斗喂料单机自动化饲养设备、有机肥加工设备、发酵罐等相关设备。今年8月初竣工后,由青海山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初步约定经营企业每年向村集体交付承包费60万元。

        8月下旬,蛋鸡场首批引进饲养2.4万羽蛋鸡,为下山村有意愿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15名至2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只需要在下午2点到5点捡捡鸡蛋就好了,一下午能挣40块钱呢,像这样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的工作让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刘秀兰说。

        一枚小鸡蛋让下山村有了产业,村民也有了长期可依靠的工作。鸡蛋正化身成“金蛋”,孵化强村富民产业。

        “上周我们在民和县城设立了鸡蛋销售点,每天将打包好的鸡蛋运到销售点后,再由商户前来进货,相比以前挨家挨户送方便多了。”青海山恩农牧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李吉发说,目前,蛋鸡场已引进2.5万羽蛋鸡,11月至12月的产值已达到100万元。

        一朵菇开出致富花

        走进西沟乡麻地沟村的蘑菇种植棚里,村民正认真地观察每一个蘑菇的长势,并用水管洒水,好让菌棒一直保持合适的湿度。

        “今年我们新修了5个玻璃温棚,前段时间,菌棒都在玻璃温棚里面,最近因为气温骤降,玻璃温棚的保暖效果没有土坯温棚的保暖效果好,所以我们将原本玻璃温棚里的2万多个菌棒转移了过来,目前这些菌棒都长得很好。”麻地沟村村民王昌彪说,对于已经出完菇的菌棒,村里以每个0.5元的价格出售了一万多个,其余的分给村民作有机肥料使用。

        记者了解到,麻地沟村的蘑菇是从去年春节前开始上市的。一年来,村里的蘑菇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除了县城外,马营镇、满坪镇、官亭镇等其他一些乡镇也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为了让蘑菇保鲜期更长,今年村里还购买了一辆冷藏运输车专门运输蘑菇。从年初至今,麻地沟村蘑菇基地共生产出售平菇约12万公斤,总收入达5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民和县把产业兴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支撑,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的支持下,立足全县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过去,麻地沟村受自然环境、发展基础、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全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增效慢、收入低。2020年,麻地沟村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拿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

        “资金有了,那我们发展什么呢?”这一问题萦绕在村“两委”的心头,养殖、种植各种意见一直无法统一。经过多方了解,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发现民和县市场上的蘑菇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大部分要从其他县区采购。

        说干就干。在充分了解蘑菇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后,麻地沟村当即将50万元全都投入到蘑菇种植项目,并整合村集体原有养殖场的47万元补偿款,修建了1224平方米的玻璃节能温棚,购买了种菇设备,自主加工菌棒,发展起了食用菌特色产业。

        今年麻地沟村投资了835万元,修建了蘑菇种植二期项目,目前5间冬暖式日光温棚已经投入使用,食用菌生产车间、保鲜库、原料堆放厂等相关设备正在加紧修建。

        西沟乡乡长沈瑞说,目前,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项目二期已投入运营,预计年产鲜菇300余吨,实现年产值225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个,经营收益可达50余万元。